第七十七章 決心

作品:《問仙俠

    「回陛下,正是,所謂大義滅親,文峰犯了錯,那便要罰,鄭家作為文峰出身之地,更要主動上請。」說話間,鄭江看了一眼錢年,顯是話中有話。

    登州武林被重創,各勢力休養生息一番後,形成新的格局必然又會是一場血雨腥風,稍不留神,很容易釀成大禍,早成了危險之地,登州的刺史可是不好當。

    鄭江的如意算盤,被宰相中書令謝文康一眼看透,當下道:「鄭大人,崔大人,人口的事情,要從全局的高度來看,幾萬人口從昇州遷到了金陵,總人口並未流失,而登州因煉屍大案死傷近萬人口,固然心痛,但相比三年前韶州類似的案件,死傷數少了八成,已是可喜可賀之事。」

    謝文康繼而又轉向康帝,深深一躬,道:「因此以臣認為,無論是單經,還是文峰,皆是有功之人,可請單經起復,重任尚書右丞,再給文峰一個機會,若是一年內無論用什麼方法,人口恢復如初,即可調往大州擔任主官,陛下,您看如何?」

    康帝司馬隆沒有直接回答謝文康的話,而是點了剛剛回京述職的鎮東大將軍羅銘的名字,道:「羅銘,你的家族便在金陵,離昇州很近,你且說說攤丁入畝制。」

    青羽社與五姓七望之間的一番唇槍舌戰,背後原因朝中百官心知肚明,無非為了攤丁入畝制的推行。康帝司馬隆也清楚,所以他壓根就沒有去介入裁定諸如單經與文峰怎麼安置這些小事,而是直接盯上了試行的攤丁入畝制。

    該制度源自於單經門下一翰林許哲,經單經引薦,青羽社諸大佬均認為此法若是推行,利國利民,當可名垂千古,於是上至宰相謝文康,下至諸外圍組織,皆為攤丁入畝制吶喊助威。

    然而大康立國千年,土地兼併嚴重,九成以上的土地皆掌握在以皇族為首的天下高門手裡,攤丁入畝制便是要抽他們的血,此制度一經提出,便引起天下高門的強力反彈。

    昇州暴亂,刺史凌元凱遇刺,單經被迫致仕,就是五姓七望為首的高門勢力,對於青羽社的回應。

    金陵羅家追隨康武宗南征北戰起家,以姓為爵,成為國公一級的武勛家族。

    雖然相比五姓七望這等千年世家,僅算是新貴,但歷經三百年的發展,早躋身於天下頂級的高門。羅銘身為羅家當代家主,康帝去追問他的看法,不少官員臉上浮現出瞭然的神色,皇族手握天下一成余的土地,總歸是偏向高門一方的。

    當代羅國公羅銘六十有九,早在六年前便已經進入外相第一境,皮相境後期,如今看起來仍似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,生得威武雄壯,完美繼承了自初代羅國公起的將門風采。

    面對康帝的詢問,羅銘似是早有準備,抱拳道:「陛下,末將幾十年來隨軍走過天下百州六都護府的大半,也算見多識廣,深知一個道理,那便是只要百姓有口飯吃,那天下就不會亂。」

    聽到一個亂字,康帝司馬隆的眉頭輕輕蹙起,不過沒有說話,依舊耐心地聽著羅銘的回答。

    羅銘繼續道:「如今大康不少州縣,已在亂的邊緣。即便豐年,各項稅賦加起來,百姓繳納後,也不過勉強混個溫飽。若是趕上連年災害,再如果被有心人利用,恐怕一些貧苦州縣的局面,會比較困難。因此,末將支持任何可以減輕百姓負擔的方法,如果攤丁入畝制可行,那麼便支持攤丁入畝制。」

    羅銘的話雖是仍留有餘地,但基本算是旗幟鮮明的支持了攤丁入畝制,此制度一旦執行,之前一直通過瞞報人口人頭稅的各大高門,每年至少也要多繳納一成的稅賦。


    鄭江與崔煥皆自看向了太傅崔澈與吏部尚書李暉,這兩人乃是五姓七望中清河崔氏與隴西李氏在朝中的旗幟人物,同時這兩家也是有法則級強者坐鎮的頂尖勢力,較之五姓七望中的其他五家,都強了一個層次。

    不過他們卻沒能在兩人面上看出任何端倪,崔澈與李暉皆閉口不言,沒有去反駁羅銘之言。未及鄭崔兩人琢磨出其中含義,康帝已是點名了戶部尚書孟懷山:「孟懷山。」

    「臣在。」

    「記得朝廷的田稅不過是十稅一,以當前的稅賦,百姓難以承擔了?」

    孟懷山如數家珍:「陛下,如果僅僅是田稅,百姓當然可以承擔,甚至可以說是頗為富足。但如今天下百姓失地者十之八九,他們繳納給地主的地租,通常遠遠高於朝廷的田稅,再加上人頭稅,只怕是所剩無幾了。」

    「這些佃農既然是給地主種田,地主收了地租,就該承擔起這些佃農的稅賦嘛。」康帝司馬隆輕笑,口中語氣卻不容置疑,「依朕看,攤丁入畝制免了人頭稅,將這稅賦都攤在田稅里,還是不錯的,謝文康,傳朕旨意,從明年起,攤丁入畝制擴大試行範圍,就擴大到……整個江南道。羅銘!」

    「末將在。」

    「養廉軍、榮威軍、清遠軍、靖海軍,江南道這四支精銳歸你節制,攤丁入畝制試行期間,若有誰敢阻撓,四品以下官員,你可先斬後奏!」康帝殺氣騰騰。

    「末將領命!」

    崔煥與鄭江相視一眼,這才恍然,康帝這是早就下定決心推行攤丁入畝制,只怕背後已與鎮東大將軍羅銘通過氣,今日上演了一出雙簧。清河崔與隴西李兩家底蘊更深,應該是從哪裡聽到了風聲,所以今日保持緘默,沒有做出無謂的抵抗。

    「另外登州之事,畢竟死傷了近萬人,朝廷也需要有個態度。單經官復原職,兼任欽差特使,前往江南道巡查,監督攤丁入畝制推行之事。登州刺史文峰以下官員,該調整的調整,李暉,你們商議一下,三天之內,給朕名單。」

    「是。」吏部尚書李暉畢恭畢敬。

    康帝揮了揮手,道:「今日朕乏了,退朝吧。」

    

    



  

語言選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