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遼東危急

作品:《天啟:大明難救,續命吧

    測試廣告1;;;;李如柏確實是老了,這是朱由校看到他的第一個想法,年近古稀的他,讓朱由校實在不忍心多說什麼。七色字小說網http://m.qisezi.com許是薩爾滸之戰對他刺激太大,原本花白的頭髮已是全白了,精神也大不如前。朱由校知道想讓這為老將軍再次橫刀上馬,已然是不太現實,還是讓他在京中掛一個閒差養老吧。於是原先所準備的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」並沒有發生,將李如柏重新派往遼東的打算自此也是煙消雲散,但君臣對仍在進行。

    ;;;「如今遼東局勢,李老將軍以為如何呀?」

    ;;;送走李如柏後,朱由校的心真真是又涼了半截。安他剛才所評價,自己派遣的王化貞與袁應泰嚴格來說都是不知兵的,只有熊廷弼一人老於兵事,但是經撫不合,決策層意見不統一,大家相互牽制,最是兵家大忌,看來自己的安排是出了大問題的;而且此時的明廷戰略上輕視後金,後勤管理無方,更重要的還是這屆統軍的文官不行,無將可用啊。

    ;;;看著李如柏離去的身影,他忽然想起這樣一句話來,「成梁諸子,如松最果敢,有父風,其次稱如梅。然躁動,非大將才,獨楊鎬深信。後復倚任其兄如柏,卒以致敗。」李成梁生有九子,現在李如松,李如梅以及李如樟都已去世了;李如柏難再直接領兵,李氏將門可用只剩的李如楨一人了,但也只是堪用,勉強是個將才,剩下的四人都不堪用啊。想到這裡,朱由校又不由得有些唏噓。

    ;;;寧遠不得有事呀。

    ;;;從薩爾滸之戰後,明朝在遼東戰場已經喪失戰略主動性,最後只剩下兩道防線,第一道防線就是寧錦防線,而第二道防線則是山海關防線。作為「邊郡之咽喉,京師之保障」,人們對山海關的寄予了很大的希望。這是因為明朝時期對山海關的「投資」太大,從明朝洪武到成化、嘉靖、萬曆、天啟、崇禎六朝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,是明朝防禦東北的重要軍事要塞。

    ;;;山海關這個如此重金打造的軍事城防系統,還是很有作用的。但縱觀整個明末清初的戰爭中,真正決定明清之戰的主戰場,其實還是寧錦一線。以錦州與寧遠(葫蘆島興城市)為中心設置的一條防線,如果沒有寧錦防線,也許明朝在遼東早就沒有立足之地了,光憑藉山海關,一旦被清軍突破,後果十分嚴重。而在明清國運之戰的松錦大戰中,主戰場還是以寧錦防線為主,儘管在這場戰爭中,明軍精銳盡失,但是清軍還是沒有突破寧遠城。也就是說,在明朝滅亡之前,清軍始終沒能從正面突破寧錦防線,這足以說明寧錦防線的堅固和重要性。

    ;;;現在已是天啟元年二月了,而後金的那群忘恩負義的韃子三月就會進攻了,時間上是來不及的,況且絕對沒有臨陣換將的道理,守遼東難吶。朱由校擬了一份中旨,沒有通知內閣,直接快馬加鞭發往遼東,告訴袁應泰要以大局為重,務必事事熊廷弼為主,並給予以熊便宜行事之權,告誡各地軍堡要相互扶持,絕不可做「友軍有難,不動如山」之事。

    ;;;其實朱由校的擔憂有些過分了,此時明軍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。在原時空,遼瀋之戰,除李永芳、孫得功等少數敗類外,遼東軍團大部分都是奮戰至死的忠勇之輩,因為此時大部分軍人出身「中央軍」,還沒有像崇禎時那樣徹底軍閥化,他們對朝廷的歸屬感和榮譽感都很強,最後大部分人戰死沙場、以身殉國,也算死得其所。

    ;;;朱由校現在能做的也就只有等了,等待遼東的消息,他已經盡人事了,剩下的唯有聽天命。不過遼東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,並不代表無事可做。大明問題實在太多了,已經快到積重難返的地步了。現在他需要整肅吏治,徹查貪腐;整肅軍務,先從京營始;稅收也是大問題,雖然現在的大明還不至於像崇禎時那樣財政崩潰,但也是刻不容緩,海關或許可以做文章,自己的老爹竟然還廢了礦稅,真是不知道他怎麼想的。

    ;;;偌大個國家,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,從哪個作突破口呢?

    ;;;先從整頓親軍:上直二十六衛開始吧,梃擊案啊,時隔六年終於還是要那你再作文章了嗎。光天化日之下,手持木棍闖皇宮擊傷多人,這種離譜程度僅次於滿清天理教起義的事件,不論過去了多久,都不能讓人安心呢。朱由校有些惡趣味的想著。;;;;李如柏確實是老了,這是朱由校看到他的第一個想法,年近古稀的他,讓朱由校實在不忍心多說什麼。許是薩爾滸之戰對他刺激太大,原本花白的頭髮已是全白了,精神也大不如前。朱由校知道想讓這為老將軍再次橫刀上馬,已然是不太現實,還是讓他在京中掛一個閒差養老吧。於是原先所準備的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」並沒有發生,將李如柏重新派往遼東的打算自此也是煙消雲散,但君臣對仍在進行。

    ;;;「如今遼東局勢,李老將軍以為如何呀?」

    ;;;送走李如柏後,朱由校的心真真是又涼了半截。安他剛才所評價,自己派遣的王化貞與袁應泰嚴格來說都是不知兵的,只有熊廷弼一人老於兵事,但是經撫不合,決策層意見不統一,大家相互牽制,最是兵家大忌,看來自己的安排是出了大問題的;而且此時的明廷戰略上輕視後金,後勤管理無方,更重要的還是這屆統軍的文官不行,無將可用啊。

    ;;;看著李如柏離去的身影,他忽然想起這樣一句話來,「成梁諸子,如松最果敢,有父風,其次稱如梅。然躁動,非大將才,獨楊鎬深信。後復倚任其兄如柏,卒以致敗。」李成梁生有九子,現在李如松,李如梅以及李如樟都已去世了;李如柏難再直接領兵,李氏將門可用只剩的李如楨一人了,但也只是堪用,勉強是個將才,剩下的四人都不堪用啊。想到這裡,朱由校又不由得有些唏噓。

    ;;;寧遠不得有事呀。

    ;;;從薩爾滸之戰後,明朝在遼東戰場已經喪失戰略主動性,最後只剩下兩道防線,第一道防線就是寧錦防線,而第二道防線則是山海關防線。作為「邊郡之咽喉,京師之保障」,人們對山海關的寄予了很大的希望。這是因為明朝時期對山海關的「投資」太大,從明朝洪武到成化、嘉靖、萬曆、天啟、崇禎六朝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,是明朝防禦東北的重要軍事要塞。

    ;;;山海關這個如此重金打造的軍事城防系統,還是很有作用的。但縱觀整個明末清初的戰爭中,真正決定明清之戰的主戰場,其實還是寧錦一線。以錦州與寧遠(葫蘆島興城市)為中心設置的一條防線,如果沒有寧錦防線,也許明朝在遼東早就沒有立足之地了,光憑藉山海關,一旦被清軍突破,後果十分嚴重。而在明清國運之戰的松錦大戰中,主戰場還是以寧錦防線為主,儘管在這場戰爭中,明軍精銳盡失,但是清軍還是沒有突破寧遠城。也就是說,在明朝滅亡之前,清軍始終沒能從正面突破寧錦防線,這足以說明寧錦防線的堅固和重要性。

    ;;;現在已是天啟元年二月了,而後金的那群忘恩負義的韃子三月就會進攻了,時間上是來不及的,況且絕對沒有臨陣換將的道理,守遼東難吶。朱由校擬了一份中旨,沒有通知內閣,直接快馬加鞭發往遼東,告訴袁應泰要以大局為重,務必事事熊廷弼為主,並給予以熊便宜行事之權,告誡各地軍堡要相互扶持,絕不可做「友軍有難,不動如山」之事。

    ;;;其實朱由校的擔憂有些過分了,此時明軍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。在原時空,遼瀋之戰,除李永芳、孫得功等少數敗類外,遼東軍團大部分都是奮戰至死的忠勇之輩,因為此時大部分軍人出身「中央軍」,還沒有像崇禎時那樣徹底軍閥化,他們對朝廷的歸屬感和榮譽感都很強,最後大部分人戰死沙場、以身殉國,也算死得其所。

    ;;;朱由校現在能做的也就只有等了,等待遼東的消息,他已經盡人事了,剩下的唯有聽天命。不過遼東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,並不代表無事可做。大明問題實在太多了,已經快到積重難返的地步了。現在他需要整肅吏治,徹查貪腐;整肅軍務,先從京營始;稅收也是大問題,雖然現在的大明還不至於像崇禎時那樣財政崩潰,但也是刻不容緩,海關或許可以做文章,自己的老爹竟然還廢了礦稅,真是不知道他怎麼想的。

    ;;;偌大個國家,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,從哪個作突破口呢?

    ;;;先從整頓親軍:上直二十六衛開始吧,梃擊案啊,時隔六年終於還是要那你再作文章了嗎。光天化日之下,手持木棍闖皇宮擊傷多人,這種離譜程度僅次於滿清天理教起義的事件,不論過去了多久,都不能讓人安心呢。朱由校有些惡趣味的想著。;;;;李如柏確實是老了,這是朱由校看到他的第一個想法,年近古稀的他,讓朱由校實在不忍心多說什麼。許是薩爾滸之戰對他刺激太大,原本花白的頭髮已是全白了,精神也大不如前。朱由校知道想讓這為老將軍再次橫刀上馬,已然是不太現實,還是讓他在京中掛一個閒差養老吧。於是原先所準備的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」並沒有發生,將李如柏重新派往遼東的打算自此也是煙消雲散,但君臣對仍在進行。

    ;;;「如今遼東局勢,李老將軍以為如何呀?」

    ;;;送走李如柏後,朱由校的心真真是又涼了半截。安他剛才所評價,自己派遣的王化貞與袁應泰嚴格來說都是不知兵的,只有熊廷弼一人老於兵事,但是經撫不合,決策層意見不統一,大家相互牽制,最是兵家大忌,看來自己的安排是出了大問題的;而且此時的明廷戰略上輕視後金,後勤管理無方,更重要的還是這屆統軍的文官不行,無將可用啊。

    ;;;看著李如柏離去的身影,他忽然想起這樣一句話來,「成梁諸子,如松最果敢,有父風,其次稱如梅。然躁動,非大將才,獨楊鎬深信。後復倚任其兄如柏,卒以致敗。」李成梁生有九子,現在李如松,李如梅以及李如樟都已去世了;李如柏難再直接領兵,李氏將門可用只剩的李如楨一人了,但也只是堪用,勉強是個將才,剩下的四人都不堪用啊。想到這裡,朱由校又不由得有些唏噓。

    ;;;寧遠不得有事呀。

    ;;;從薩爾滸之戰後,明朝在遼東戰場已經喪失戰略主動性,最後只剩下兩道防線,第一道防線就是寧錦防線,而第二道防線則是山海關防線。作為「邊郡之咽喉,京師之保障」,人們對山海關的寄予了很大的希望。這是因為明朝時期對山海關的「投資」太大,從明朝洪武到成化、嘉靖、萬曆、天啟、崇禎六朝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,是明朝防禦東北的重要軍事要塞。

    ;;;山海關這個如此重金打造的軍事城防系統,還是很有作用的。但縱觀整個明末清初的戰爭中,真正決定明清之戰的主戰場,其實還是寧錦一線。以錦州與寧遠(葫蘆島興城市)為中心設置的一條防線,如果沒有寧錦防線,也許明朝在遼東早就沒有立足之地了,光憑藉山海關,一旦被清軍突破,後果十分嚴重。而在明清國運之戰的松錦大戰中,主戰場還是以寧錦防線為主,儘管在這場戰爭中,明軍精銳盡失,但是清軍還是沒有突破寧遠城。也就是說,在明朝滅亡之前,清軍始終沒能從正面突破寧錦防線,這足以說明寧錦防線的堅固和重要性。

    ;;;現在已是天啟元年二月了,而後金的那群忘恩負義的韃子三月就會進攻了,時間上是來不及的,況且絕對沒有臨陣換將的道理,守遼東難吶。朱由校擬了一份中旨,沒有通知內閣,直接快馬加鞭發往遼東,告訴袁應泰要以大局為重,務必事事熊廷弼為主,並給予以熊便宜行事之權,告誡各地軍堡要相互扶持,絕不可做「友軍有難,不動如山」之事。

    ;;;其實朱由校的擔憂有些過分了,此時明軍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。在原時空,遼瀋之戰,除李永芳、孫得功等少數敗類外,遼東軍團大部分都是奮戰至死的忠勇之輩,因為此時大部分軍人出身「中央軍」,還沒有像崇禎時那樣徹底軍閥化,他們對朝廷的歸屬感和榮譽感都很強,最後大部分人戰死沙場、以身殉國,也算死得其所。

    ;;;朱由校現在能做的也就只有等了,等待遼東的消息,他已經盡人事了,剩下的唯有聽天命。不過遼東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,並不代表無事可做。大明問題實在太多了,已經快到積重難返的地步了。現在他需要整肅吏治,徹查貪腐;整肅軍務,先從京營始;稅收也是大問題,雖然現在的大明還不至於像崇禎時那樣財政崩潰,但也是刻不容緩,海關或許可以做文章,自己的老爹竟然還廢了礦稅,真是不知道他怎麼想的。

    ;;;偌大個國家,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,從哪個作突破口呢?

    ;;;先從整頓親軍:上直二十六衛開始吧,梃擊案啊,時隔六年終於還是要那你再作文章了嗎。光天化日之下,手持木棍闖皇宮擊傷多人,這種離譜程度僅次於滿清天理教起義的事件,不論過去了多久,都不能讓人安心呢。朱由校有些惡趣味的想著。;;;;李如柏確實是老了,這是朱由校看到他的第一個想法,年近古稀的他,讓朱由校實在不忍心多說什麼。許是薩爾滸之戰對他刺激太大,原本花白的頭髮已是全白了,精神也大不如前。朱由校知道想讓這為老將軍再次橫刀上馬,已然是不太現實,還是讓他在京中掛一個閒差養老吧。於是原先所準備的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」並沒有發生,將李如柏重新派往遼東的打算自此也是煙消雲散,但君臣對仍在進行。

    ;;;「如今遼東局勢,李老將軍以為如何呀?」

    ;;;送走李如柏後,朱由校的心真真是又涼了半截。安他剛才所評價,自己派遣的王化貞與袁應泰嚴格來說都是不知兵的,只有熊廷弼一人老於兵事,但是經撫不合,決策層意見不統一,大家相互牽制,最是兵家大忌,看來自己的安排是出了大問題的;而且此時的明廷戰略上輕視後金,後勤管理無方,更重要的還是這屆統軍的文官不行,無將可用啊。

    ;;;看著李如柏離去的身影,他忽然想起這樣一句話來,「成梁諸子,如松最果敢,有父風,其次稱如梅。然躁動,非大將才,獨楊鎬深信。後復倚任其兄如柏,卒以致敗。」李成梁生有九子,現在李如松,李如梅以及李如樟都已去世了;李如柏難再直接領兵,李氏將門可用只剩的李如楨一人了,但也只是堪用,勉強是個將才,剩下的四人都不堪用啊。想到這裡,朱由校又不由得有些唏噓。

    ;;;寧遠不得有事呀。

    ;;;從薩爾滸之戰後,明朝在遼東戰場已經喪失戰略主動性,最後只剩下兩道防線,第一道防線就是寧錦防線,而第二道防線則是山海關防線。作為「邊郡之咽喉,京師之保障」,人們對山海關的寄予了很大的希望。這是因為明朝時期對山海關的「投資」太大,從明朝洪武到成化、嘉靖、萬曆、天啟、崇禎六朝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,是明朝防禦東北的重要軍事要塞。

    ;;;山海關這個如此重金打造的軍事城防系統,還是很有作用的。但縱觀整個明末清初的戰爭中,真正決定明清之戰的主戰場,其實還是寧錦一線。以錦州與寧遠(葫蘆島興城市)為中心設置的一條防線,如果沒有寧錦防線,也許明朝在遼東早就沒有立足之地了,光憑藉山海關,一旦被清軍突破,後果十分嚴重。而在明清國運之戰的松錦大戰中,主戰場還是以寧錦防線為主,儘管在這場戰爭中,明軍精銳盡失,但是清軍還是沒有突破寧遠城。也就是說,在明朝滅亡之前,清軍始終沒能從正面突破寧錦防線,這足以說明寧錦防線的堅固和重要性。

    ;;;現在已是天啟元年二月了,而後金的那群忘恩負義的韃子三月就會進攻了,時間上是來不及的,況且絕對沒有臨陣換將的道理,守遼東難吶。朱由校擬了一份中旨,沒有通知內閣,直接快馬加鞭發往遼東,告訴袁應泰要以大局為重,務必事事熊廷弼為主,並給予以熊便宜行事之權,告誡各地軍堡要相互扶持,絕不可做「友軍有難,不動如山」之事。

    ;;;其實朱由校的擔憂有些過分了,此時明軍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。在原時空,遼瀋之戰,除李永芳、孫得功等少數敗類外,遼東軍團大部分都是奮戰至死的忠勇之輩,因為此時大部分軍人出身「中央軍」,還沒有像崇禎時那樣徹底軍閥化,他們對朝廷的歸屬感和榮譽感都很強,最後大部分人戰死沙場、以身殉國,也算死得其所。

    ;;;朱由校現在能做的也就只有等了,等待遼東的消息,他已經盡人事了,剩下的唯有聽天命。不過遼東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,並不代表無事可做。大明問題實在太多了,已經快到積重難返的地步了。現在他需要整肅吏治,徹查貪腐;整肅軍務,先從京營始;稅收也是大問題,雖然現在的大明還不至於像崇禎時那樣財政崩潰,但也是刻不容緩,海關或許可以做文章,自己的老爹竟然還廢了礦稅,真是不知道他怎麼想的。

    ;;;偌大個國家,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,從哪個作突破口呢?


    ;;;先從整頓親軍:上直二十六衛開始吧,梃擊案啊,時隔六年終於還是要那你再作文章了嗎。光天化日之下,手持木棍闖皇宮擊傷多人,這種離譜程度僅次於滿清天理教起義的事件,不論過去了多久,都不能讓人安心呢。朱由校有些惡趣味的想著。;;;;李如柏確實是老了,這是朱由校看到他的第一個想法,年近古稀的他,讓朱由校實在不忍心多說什麼。許是薩爾滸之戰對他刺激太大,原本花白的頭髮已是全白了,精神也大不如前。朱由校知道想讓這為老將軍再次橫刀上馬,已然是不太現實,還是讓他在京中掛一個閒差養老吧。於是原先所準備的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」並沒有發生,將李如柏重新派往遼東的打算自此也是煙消雲散,但君臣對仍在進行。

    ;;;「如今遼東局勢,李老將軍以為如何呀?」

    ;;;送走李如柏後,朱由校的心真真是又涼了半截。安他剛才所評價,自己派遣的王化貞與袁應泰嚴格來說都是不知兵的,只有熊廷弼一人老於兵事,但是經撫不合,決策層意見不統一,大家相互牽制,最是兵家大忌,看來自己的安排是出了大問題的;而且此時的明廷戰略上輕視後金,後勤管理無方,更重要的還是這屆統軍的文官不行,無將可用啊。

    ;;;看著李如柏離去的身影,他忽然想起這樣一句話來,「成梁諸子,如松最果敢,有父風,其次稱如梅。然躁動,非大將才,獨楊鎬深信。後復倚任其兄如柏,卒以致敗。」李成梁生有九子,現在李如松,李如梅以及李如樟都已去世了;李如柏難再直接領兵,李氏將門可用只剩的李如楨一人了,但也只是堪用,勉強是個將才,剩下的四人都不堪用啊。想到這裡,朱由校又不由得有些唏噓。

    ;;;寧遠不得有事呀。

    ;;;從薩爾滸之戰後,明朝在遼東戰場已經喪失戰略主動性,最後只剩下兩道防線,第一道防線就是寧錦防線,而第二道防線則是山海關防線。作為「邊郡之咽喉,京師之保障」,人們對山海關的寄予了很大的希望。這是因為明朝時期對山海關的「投資」太大,從明朝洪武到成化、嘉靖、萬曆、天啟、崇禎六朝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,是明朝防禦東北的重要軍事要塞。

    ;;;山海關這個如此重金打造的軍事城防系統,還是很有作用的。但縱觀整個明末清初的戰爭中,真正決定明清之戰的主戰場,其實還是寧錦一線。以錦州與寧遠(葫蘆島興城市)為中心設置的一條防線,如果沒有寧錦防線,也許明朝在遼東早就沒有立足之地了,光憑藉山海關,一旦被清軍突破,後果十分嚴重。而在明清國運之戰的松錦大戰中,主戰場還是以寧錦防線為主,儘管在這場戰爭中,明軍精銳盡失,但是清軍還是沒有突破寧遠城。也就是說,在明朝滅亡之前,清軍始終沒能從正面突破寧錦防線,這足以說明寧錦防線的堅固和重要性。

    ;;;現在已是天啟元年二月了,而後金的那群忘恩負義的韃子三月就會進攻了,時間上是來不及的,況且絕對沒有臨陣換將的道理,守遼東難吶。朱由校擬了一份中旨,沒有通知內閣,直接快馬加鞭發往遼東,告訴袁應泰要以大局為重,務必事事熊廷弼為主,並給予以熊便宜行事之權,告誡各地軍堡要相互扶持,絕不可做「友軍有難,不動如山」之事。

    ;;;其實朱由校的擔憂有些過分了,此時明軍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。在原時空,遼瀋之戰,除李永芳、孫得功等少數敗類外,遼東軍團大部分都是奮戰至死的忠勇之輩,因為此時大部分軍人出身「中央軍」,還沒有像崇禎時那樣徹底軍閥化,他們對朝廷的歸屬感和榮譽感都很強,最後大部分人戰死沙場、以身殉國,也算死得其所。

    ;;;朱由校現在能做的也就只有等了,等待遼東的消息,他已經盡人事了,剩下的唯有聽天命。不過遼東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,並不代表無事可做。大明問題實在太多了,已經快到積重難返的地步了。現在他需要整肅吏治,徹查貪腐;整肅軍務,先從京營始;稅收也是大問題,雖然現在的大明還不至於像崇禎時那樣財政崩潰,但也是刻不容緩,海關或許可以做文章,自己的老爹竟然還廢了礦稅,真是不知道他怎麼想的。

    ;;;偌大個國家,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,從哪個作突破口呢?

    ;;;先從整頓親軍:上直二十六衛開始吧,梃擊案啊,時隔六年終於還是要那你再作文章了嗎。光天化日之下,手持木棍闖皇宮擊傷多人,這種離譜程度僅次於滿清天理教起義的事件,不論過去了多久,都不能讓人安心呢。朱由校有些惡趣味的想著。;;;;李如柏確實是老了,這是朱由校看到他的第一個想法,年近古稀的他,讓朱由校實在不忍心多說什麼。許是薩爾滸之戰對他刺激太大,原本花白的頭髮已是全白了,精神也大不如前。朱由校知道想讓這為老將軍再次橫刀上馬,已然是不太現實,還是讓他在京中掛一個閒差養老吧。於是原先所準備的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」並沒有發生,將李如柏重新派往遼東的打算自此也是煙消雲散,但君臣對仍在進行。

    ;;;「如今遼東局勢,李老將軍以為如何呀?」

    ;;;送走李如柏後,朱由校的心真真是又涼了半截。安他剛才所評價,自己派遣的王化貞與袁應泰嚴格來說都是不知兵的,只有熊廷弼一人老於兵事,但是經撫不合,決策層意見不統一,大家相互牽制,最是兵家大忌,看來自己的安排是出了大問題的;而且此時的明廷戰略上輕視後金,後勤管理無方,更重要的還是這屆統軍的文官不行,無將可用啊。

    ;;;看著李如柏離去的身影,他忽然想起這樣一句話來,「成梁諸子,如松最果敢,有父風,其次稱如梅。然躁動,非大將才,獨楊鎬深信。後復倚任其兄如柏,卒以致敗。」李成梁生有九子,現在李如松,李如梅以及李如樟都已去世了;李如柏難再直接領兵,李氏將門可用只剩的李如楨一人了,但也只是堪用,勉強是個將才,剩下的四人都不堪用啊。想到這裡,朱由校又不由得有些唏噓。

    ;;;寧遠不得有事呀。

    ;;;從薩爾滸之戰後,明朝在遼東戰場已經喪失戰略主動性,最後只剩下兩道防線,第一道防線就是寧錦防線,而第二道防線則是山海關防線。作為「邊郡之咽喉,京師之保障」,人們對山海關的寄予了很大的希望。這是因為明朝時期對山海關的「投資」太大,從明朝洪武到成化、嘉靖、萬曆、天啟、崇禎六朝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,是明朝防禦東北的重要軍事要塞。

    ;;;山海關這個如此重金打造的軍事城防系統,還是很有作用的。但縱觀整個明末清初的戰爭中,真正決定明清之戰的主戰場,其實還是寧錦一線。以錦州與寧遠(葫蘆島興城市)為中心設置的一條防線,如果沒有寧錦防線,也許明朝在遼東早就沒有立足之地了,光憑藉山海關,一旦被清軍突破,後果十分嚴重。而在明清國運之戰的松錦大戰中,主戰場還是以寧錦防線為主,儘管在這場戰爭中,明軍精銳盡失,但是清軍還是沒有突破寧遠城。也就是說,在明朝滅亡之前,清軍始終沒能從正面突破寧錦防線,這足以說明寧錦防線的堅固和重要性。

    ;;;現在已是天啟元年二月了,而後金的那群忘恩負義的韃子三月就會進攻了,時間上是來不及的,況且絕對沒有臨陣換將的道理,守遼東難吶。朱由校擬了一份中旨,沒有通知內閣,直接快馬加鞭發往遼東,告訴袁應泰要以大局為重,務必事事熊廷弼為主,並給予以熊便宜行事之權,告誡各地軍堡要相互扶持,絕不可做「友軍有難,不動如山」之事。

    ;;;其實朱由校的擔憂有些過分了,此時明軍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。在原時空,遼瀋之戰,除李永芳、孫得功等少數敗類外,遼東軍團大部分都是奮戰至死的忠勇之輩,因為此時大部分軍人出身「中央軍」,還沒有像崇禎時那樣徹底軍閥化,他們對朝廷的歸屬感和榮譽感都很強,最後大部分人戰死沙場、以身殉國,也算死得其所。

    ;;;朱由校現在能做的也就只有等了,等待遼東的消息,他已經盡人事了,剩下的唯有聽天命。不過遼東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,並不代表無事可做。大明問題實在太多了,已經快到積重難返的地步了。現在他需要整肅吏治,徹查貪腐;整肅軍務,先從京營始;稅收也是大問題,雖然現在的大明還不至於像崇禎時那樣財政崩潰,但也是刻不容緩,海關或許可以做文章,自己的老爹竟然還廢了礦稅,真是不知道他怎麼想的。

    ;;;偌大個國家,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,從哪個作突破口呢?

    ;;;先從整頓親軍:上直二十六衛開始吧,梃擊案啊,時隔六年終於還是要那你再作文章了嗎。光天化日之下,手持木棍闖皇宮擊傷多人,這種離譜程度僅次於滿清天理教起義的事件,不論過去了多久,都不能讓人安心呢。朱由校有些惡趣味的想著。;;;;李如柏確實是老了,這是朱由校看到他的第一個想法,年近古稀的他,讓朱由校實在不忍心多說什麼。許是薩爾滸之戰對他刺激太大,原本花白的頭髮已是全白了,精神也大不如前。朱由校知道想讓這為老將軍再次橫刀上馬,已然是不太現實,還是讓他在京中掛一個閒差養老吧。於是原先所準備的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」並沒有發生,將李如柏重新派往遼東的打算自此也是煙消雲散,但君臣對仍在進行。

    ;;;「如今遼東局勢,李老將軍以為如何呀?」

    ;;;送走李如柏後,朱由校的心真真是又涼了半截。安他剛才所評價,自己派遣的王化貞與袁應泰嚴格來說都是不知兵的,只有熊廷弼一人老於兵事,但是經撫不合,決策層意見不統一,大家相互牽制,最是兵家大忌,看來自己的安排是出了大問題的;而且此時的明廷戰略上輕視後金,後勤管理無方,更重要的還是這屆統軍的文官不行,無將可用啊。

    ;;;看著李如柏離去的身影,他忽然想起這樣一句話來,「成梁諸子,如松最果敢,有父風,其次稱如梅。然躁動,非大將才,獨楊鎬深信。後復倚任其兄如柏,卒以致敗。」李成梁生有九子,現在李如松,李如梅以及李如樟都已去世了;李如柏難再直接領兵,李氏將門可用只剩的李如楨一人了,但也只是堪用,勉強是個將才,剩下的四人都不堪用啊。想到這裡,朱由校又不由得有些唏噓。

    ;;;寧遠不得有事呀。

    ;;;從薩爾滸之戰後,明朝在遼東戰場已經喪失戰略主動性,最後只剩下兩道防線,第一道防線就是寧錦防線,而第二道防線則是山海關防線。作為「邊郡之咽喉,京師之保障」,人們對山海關的寄予了很大的希望。這是因為明朝時期對山海關的「投資」太大,從明朝洪武到成化、嘉靖、萬曆、天啟、崇禎六朝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,是明朝防禦東北的重要軍事要塞。

    ;;;山海關這個如此重金打造的軍事城防系統,還是很有作用的。但縱觀整個明末清初的戰爭中,真正決定明清之戰的主戰場,其實還是寧錦一線。以錦州與寧遠(葫蘆島興城市)為中心設置的一條防線,如果沒有寧錦防線,也許明朝在遼東早就沒有立足之地了,光憑藉山海關,一旦被清軍突破,後果十分嚴重。而在明清國運之戰的松錦大戰中,主戰場還是以寧錦防線為主,儘管在這場戰爭中,明軍精銳盡失,但是清軍還是沒有突破寧遠城。也就是說,在明朝滅亡之前,清軍始終沒能從正面突破寧錦防線,這足以說明寧錦防線的堅固和重要性。

    ;;;現在已是天啟元年二月了,而後金的那群忘恩負義的韃子三月就會進攻了,時間上是來不及的,況且絕對沒有臨陣換將的道理,守遼東難吶。朱由校擬了一份中旨,沒有通知內閣,直接快馬加鞭發往遼東,告訴袁應泰要以大局為重,務必事事熊廷弼為主,並給予以熊便宜行事之權,告誡各地軍堡要相互扶持,絕不可做「友軍有難,不動如山」之事。

    ;;;其實朱由校的擔憂有些過分了,此時明軍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。在原時空,遼瀋之戰,除李永芳、孫得功等少數敗類外,遼東軍團大部分都是奮戰至死的忠勇之輩,因為此時大部分軍人出身「中央軍」,還沒有像崇禎時那樣徹底軍閥化,他們對朝廷的歸屬感和榮譽感都很強,最後大部分人戰死沙場、以身殉國,也算死得其所。

    ;;;朱由校現在能做的也就只有等了,等待遼東的消息,他已經盡人事了,剩下的唯有聽天命。不過遼東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,並不代表無事可做。大明問題實在太多了,已經快到積重難返的地步了。現在他需要整肅吏治,徹查貪腐;整肅軍務,先從京營始;稅收也是大問題,雖然現在的大明還不至於像崇禎時那樣財政崩潰,但也是刻不容緩,海關或許可以做文章,自己的老爹竟然還廢了礦稅,真是不知道他怎麼想的。

    ;;;偌大個國家,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,從哪個作突破口呢?

    ;;;先從整頓親軍:上直二十六衛開始吧,梃擊案啊,時隔六年終於還是要那你再作文章了嗎。光天化日之下,手持木棍闖皇宮擊傷多人,這種離譜程度僅次於滿清天理教起義的事件,不論過去了多久,都不能讓人安心呢。朱由校有些惡趣味的想著。;;;;李如柏確實是老了,這是朱由校看到他的第一個想法,年近古稀的他,讓朱由校實在不忍心多說什麼。許是薩爾滸之戰對他刺激太大,原本花白的頭髮已是全白了,精神也大不如前。朱由校知道想讓這為老將軍再次橫刀上馬,已然是不太現實,還是讓他在京中掛一個閒差養老吧。於是原先所準備的「廉頗老矣尚能飯否」並沒有發生,將李如柏重新派往遼東的打算自此也是煙消雲散,但君臣對仍在進行。

    ;;;「如今遼東局勢,李老將軍以為如何呀?」

    ;;;送走李如柏後,朱由校的心真真是又涼了半截。安他剛才所評價,自己派遣的王化貞與袁應泰嚴格來說都是不知兵的,只有熊廷弼一人老於兵事,但是經撫不合,決策層意見不統一,大家相互牽制,最是兵家大忌,看來自己的安排是出了大問題的;而且此時的明廷戰略上輕視後金,後勤管理無方,更重要的還是這屆統軍的文官不行,無將可用啊。

    ;;;看著李如柏離去的身影,他忽然想起這樣一句話來,「成梁諸子,如松最果敢,有父風,其次稱如梅。然躁動,非大將才,獨楊鎬深信。後復倚任其兄如柏,卒以致敗。」李成梁生有九子,現在李如松,李如梅以及李如樟都已去世了;李如柏難再直接領兵,李氏將門可用只剩的李如楨一人了,但也只是堪用,勉強是個將才,剩下的四人都不堪用啊。想到這裡,朱由校又不由得有些唏噓。

    ;;;寧遠不得有事呀。

    ;;;從薩爾滸之戰後,明朝在遼東戰場已經喪失戰略主動性,最後只剩下兩道防線,第一道防線就是寧錦防線,而第二道防線則是山海關防線。作為「邊郡之咽喉,京師之保障」,人們對山海關的寄予了很大的希望。這是因為明朝時期對山海關的「投資」太大,從明朝洪武到成化、嘉靖、萬曆、天啟、崇禎六朝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,是明朝防禦東北的重要軍事要塞。

    ;;;山海關這個如此重金打造的軍事城防系統,還是很有作用的。但縱觀整個明末清初的戰爭中,真正決定明清之戰的主戰場,其實還是寧錦一線。以錦州與寧遠(葫蘆島興城市)為中心設置的一條防線,如果沒有寧錦防線,也許明朝在遼東早就沒有立足之地了,光憑藉山海關,一旦被清軍突破,後果十分嚴重。而在明清國運之戰的松錦大戰中,主戰場還是以寧錦防線為主,儘管在這場戰爭中,明軍精銳盡失,但是清軍還是沒有突破寧遠城。也就是說,在明朝滅亡之前,清軍始終沒能從正面突破寧錦防線,這足以說明寧錦防線的堅固和重要性。

    ;;;現在已是天啟元年二月了,而後金的那群忘恩負義的韃子三月就會進攻了,時間上是來不及的,況且絕對沒有臨陣換將的道理,守遼東難吶。朱由校擬了一份中旨,沒有通知內閣,直接快馬加鞭發往遼東,告訴袁應泰要以大局為重,務必事事熊廷弼為主,並給予以熊便宜行事之權,告誡各地軍堡要相互扶持,絕不可做「友軍有難,不動如山」之事。

    ;;;其實朱由校的擔憂有些過分了,此時明軍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。在原時空,遼瀋之戰,除李永芳、孫得功等少數敗類外,遼東軍團大部分都是奮戰至死的忠勇之輩,因為此時大部分軍人出身「中央軍」,還沒有像崇禎時那樣徹底軍閥化,他們對朝廷的歸屬感和榮譽感都很強,最後大部分人戰死沙場、以身殉國,也算死得其所。

    ;;;朱由校現在能做的也就只有等了,等待遼東的消息,他已經盡人事了,剩下的唯有聽天命。不過遼東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,並不代表無事可做。大明問題實在太多了,已經快到積重難返的地步了。現在他需要整肅吏治,徹查貪腐;整肅軍務,先從京營始;稅收也是大問題,雖然現在的大明還不至於像崇禎時那樣財政崩潰,但也是刻不容緩,海關或許可以做文章,自己的老爹竟然還廢了礦稅,真是不知道他怎麼想的。

    ;;;偌大個國家,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,從哪個作突破口呢?

    ;;;先從整頓親軍:上直二十六衛開始吧,梃擊案啊,時隔六年終於還是要那你再作文章了嗎。光天化日之下,手持木棍闖皇宮擊傷多人,這種離譜程度僅次於滿清天理教起義的事件,不論過去了多久,都不能讓人安心呢。朱由校有些惡趣味的想著。測試廣告2



第二章 遼東危急  

語言選擇